谭元寿:一生知遇遍梨园至今传唱谭家腔

发布时间:2022-11-24 17:26:12阅读时间:144
本文导读:2019年5月谭元寿参加本报《谈艺说戏话北京》活动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谭元寿主演《沙家浜》谭元寿主演《定军山》剧照七代传承的京剧谭门不仅是梨园传奇,也是家风立身的当代典范,当今谭派掌门谭元寿更是京

2019年5月谭元寿加进本报《谈艺说戏话北京》活动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谭元寿主演《沙家浜

谭元寿主演《定军山》剧照

七代传承的京剧谭门不单是戏班传奇,也是家风立品的今世典型,现今谭派掌门谭元寿更是京剧界辈份最高的艺术家之一。10月9日12时许,这位已经在《沙家浜》中因郭建光一角红遍大江南北的谭家世五代传人在京离世,性命定格在92岁,戏班传奇的故事也将由后辈续写……

“我不是国宝,京剧才是国宝”

都说一部谭家史就是一部稀释的京剧史。说其是戏班行的第一家族,一点不为过。谭门七代见证着、履历着京剧的形成与光辉,传承至今的不单单是一出出剧目,一个个演唱或表演的至高境界,更是跨越了时候与空间维度的人文遗产。

自高祖谭鑫培从湖北江夏走出,创建了第一个京剧门户至今,谭家一门连缀百年。92岁的谭元寿作为国家级“非遗”传人也一向被奉为“国宝”,但他本人却说“我不是国宝,京剧才是国宝”,尽显家风之纯良。如今,固然谭元寿离世,但谭门七代除了艺术的臻美、上天的眷顾,以及本身的死守外,“唱戏要高调门、做人要低调门”的家风也将继续陪同谭氏一门走向京剧中兴。

高祖谭鑫培不单为京剧老生行当收拾整整理和改编了近百出剧目流传至今,更创作发明了京剧的第一个门户,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影戏《定军山》;四大老生之一的谭富英,完全继续了谭鑫培、余叔岩师长的艺术体系,成为正宗老生的标杆,其“要学会吃亏、让人,对他人厚才有本人的道,才有子女子孙的道”,成为谭家的立品之本。

第一个崇拜的是杨小楼

肖长华为其起名谭元寿

年少时,谭元寿时常观看京剧大师杨小楼的表演,高大威武的身影,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里,杨小楼成了谭元寿生平中的第一个崇拜者,而他对谭元寿的那句期许“快长大、幻术唱、成好角、名全国”往后也真的成真了。童年时,谭元寿就随父亲常往余叔岩家学戏,余叔岩向他父亲传授的余派唱腔和动作方法,使得年少的谭元寿梦里、记忆里都是余派唱腔,甚至影响了他的艺术人生。

10岁进进富连成科班学艺的第一天,先辈大师肖长华给他起名谭元寿。在富连成科班的七年里,谭元寿学演了近百出戏,打下深厚的艺术功底。1952年他在上海为抗美援朝募捐义演,连演了15场《野猪林》,这时代周信芳大师专程来看戏,提点他若何应用眼神和身段,并激励他向老祖宗进修,文武兼备。受宠若惊的谭元寿感念了一辈子。叶盛兰的知遇之恩更让谭元寿刚从富连成科班毕业,就到他的育华社担当了二牌老生。荀慧生也特邀谭元寿加进他的剧团,为其配演二牌老生。这些,对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至高的声誉。

谭元寿从不讳言本人的偶像是李少春师长,李少春师长演《野猪林》、演《打金砖》,甚至演猴戏,他都跟着学演。阿谁时辰,没有服装,李少春就借给他,并教训他唱文戏要讲求劲头儿,武戏也一样要讲求劲头儿。

连演40场《沙家浜》

登上小我艺术岑岭

年少时随父亲谭富英往上海黄金剧场表演,是谭元寿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登台见观众。那时程砚秋和谭富英带着他唱了一出《汾河湾》里的娃娃生,那一年,谭元寿才五岁。虽因年数小未能实现尚小云说的“等你长大了我带着你唱戏”的愿看,但后来谭元寿与尚长荣合作了30多年。至于谭梅两家的交往,可谓一段戏班嘉话,梅兰芳大师在谭元寿20岁时就曾亲自打德律风请他从上海赶回北京,陪梅葆玖在北京唱了一场戏,还在家中给谭元寿和梅葆玖说了《打渔杀家》和《大登殿》两出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谭元寿加进了中国大众解放军总政京剧团,并随团往朝鲜慰劳自愿军。此时其祖父谭小培已病重,但仍激励谭富英和谭元寿往朝鲜前方慰劳。待谭元寿和父亲回来时,祖父已经分开人世,他也是以体味到忠孝不可分身。

上世纪50年代,谭元寿和父亲加进了北京市第一个国营京剧团,从此成为文艺事情者,也开端被马、谭、张、裘、赵长时候扶携提拔和栽培——马连良亲自给他说戏;张君秋器重他,从演韩琪到杨六郎直到后来跟他同演《龙凤呈祥》中的刘备;裘盛戎主动约请他一起演全数《将相和》和《连环套》。

1962年,谭元寿随北京京剧团受周恩来总理委派赴喷鼻港表演,有幸见到了孟小冬。孟小冬看了《掉空斩》后的激励,成为他生平中的幸事。在演当代戏的年代里,赵燕侠带着他和马长礼、刘秀荣、洪雪飞等人合营创作表演了当代戏《沙家浜》。阿谁时辰,谭元寿曾连演过40场《沙家浜》,登上了本人艺术生活生计的一个岑岭。谭家四代人都在北京京剧院事情,这里也是谭家的按照地。

谭门八代7月降生

四世同堂近亲之乐

谭家的瑰宝中,当属慈禧太后御赐的缂丝箭衣最为名贵。年近八旬时,谭元寿还曾穿戴这件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戏服粉墨登台,演了一出《连环套》。而2017文化遗产日当天,北京青年报还曾与颐和园联手,在昔时谭鑫培曾表演过的德和园戏楼,展示了戏服并共享了谭鑫培昔时的表演趣事,以及京剧形成的故事。谭家世七代传人谭正岩更彩唱了一出《定军山》。

2019年5月26日,时年91岁的谭元寿与谭孝曾、谭正岩一道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加进了由北京青年报和北京人艺联手举办的“谈艺说戏话北京”戏曲文化共享会,戏班行唯一无二的“谭门三代”为现场近千位观众共享了谭家100多年的风雨故事。那天,谭元寿快乐喜爱很高,与老友蓝天野合影扳话,并下台讲话,还与儿孙及一众学生和再传学生独唱了《定军山》。

20177月,谭家世八代降生,四世同堂的近亲之乐仅仅保持了两个多月,谭元寿便带着家族的光荣离世。从宫中的“无谭不欢”到官方盛行“谭腔”,再到四代人办事于北京京剧院,京剧谭门对艺、对人的“严”和“孝”,将继续沉淀传承,从京剧壮盛年龄一起走来的谭氏一门也将由后辈续写传奇……

文/本报记者 郭佳

兼顾/刘江华

标签: